通过识别DNA差异快速进行癌症初步诊断NCOMMS论文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Matt Trau及同事发现,癌细胞中不同的甲基化情况会影响DNA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这些特性中,作者发现DNA与金纳米粒子的连接尤为紧密,并利用这一特性开发出了一种癌症检测方法。只需极少量来自患者的纯化的基因组DNA,就能在10分钟内完成检测,且检测结果仅靠肉眼就能辨别。作者在代表了不同癌症类型的100多个人类样本(72名癌症患者和31名健康个体的基因组DNA)中测试了这一方法。...

Genome Medicine 近期内容摘要

  的期刊定位, 请在提交的cover letter中告知我们。我们会在审稿时一并考虑入内,这将大大缩短您论文发表的时间并节省您的精力。  Genome Medicine2019年春季特辑“...

新方法能探测早期癌症

De Carvalho博士称,这项研究报告不仅描述了探测癌症的方法,而且有望发现较早期癌症症状,便于及时治疗。“在血液中发现十亿分之一的癌症特异性突变非常困难,犹如大海捞针一样,特别是癌症较早期阶段,血液中肿瘤DNA数量极少。”...

蓝光照射可降低人体收缩压

Christian Heiss和研究同事表示,之前研究认为紫外线能够诱导人体皮肤释放一氧化氮,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作用。但是与可见光相比,局部照射紫外线潜在致癌风险。而这项研究中,我们调查研究人体全身暴露在可见光下是否也能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并增强健康人群的内皮功能。...

蜂王浆的蛋白组分可维持小鼠胚干细胞多能性论文

  蜂王浆是蜜蜂(Apis mellifera)的“蜂后制造者”,已知能影响哺乳动物的寿命、生育能力和再生能力。研究人员发现蜂王浆主蛋白1(MRJP1,亦称Royalactin)是蜂王浆的功能...

第八届上海泌尿肿瘤国际论坛 PCAN2018中国最佳论文集

  随着中国癌症发病率的增加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前列腺癌和前列腺疾病越来越引起泌尿科医生,乃至社会大众的关注。中国的泌尿外科事业在不断发展,近些年发展尤其迅猛。越来...

新技术可通过唾液气味筛查口腔癌

  北九州市立大学日前发布公报说,该校李丞祐教授和九州齿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发明了通过唾液气味筛查口腔癌的新技术。这项技术能检测出唾液中反应口腔癌特征的27种气味标记物,这些标记物实际上是人体排出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研究人员能根据其中12种成分的变化情况快速判断有无口腔癌。在试验中,研究小组通过唾液气味的标记物检测能将口腔癌患者和健康人的唾液样本区分开。...

3岁女孩被确诊乳腺癌 专家:群体未现低龄化

“乳腺癌发生在低龄女孩儿身上,尤其是这么小的年龄,确实是极其罕见的。”12月10 日,河南省肿瘤医院乳腺科主任刘真真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们接诊过最年轻的乳腺癌患者,18岁的女大学生,以乳头溢血为主要症状来就医,发现比较早,属于乳腺导管内原位癌,在进行手术切除后同期做了乳房重建手术,目前她已经在读研究生,恢复还挺好。...

中国中医科学院领导班子调整 张伯礼卸任院长

  余艳红书记充分肯定了张伯礼同志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任职八年来为中医科学院改革发展做出的贡献,对新领导班子提出四点要求。一是坚持把政治建设作为根本性建设,着力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按照局党组“大学习、深调研、细落实”工作部署,坚持不懈强化理论武装,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到学懂弄通做实。二是强化民主集中制建设,着力提高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把民主集中制作为领导班子建设的一项根本性建...

CAR-T治疗复发难治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缓解率高

  对于复发/难治性(B-ALL),传统的治疗方案是在完成诱导化疗及巩固强化之后,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但传统治疗方式难以使患者达到微小残留病灶(MRD)阴性完全缓解。而根据以往报道,MRD阴性患者行移植后无疾病生存率明显优于MRD阳性患者,且移植后复发的风险也显著低于MRD阳性患者。...

研究发现环境应激引起抑郁行为表观新机制

外界环境改变引起的DNA修饰有很多种,包括甲基化,羟甲基化,乙酰化等,其中研究最多是DNA甲基化修饰。DNA羟甲基化修饰(5-hydroxymethylation, 5hmC)是新发现的一种去甲基化机制,能够逆转DNA甲基化修饰引起的基因表达抑制。DNA 5hmC修饰是由Tet(ten-eleven translocation proteins)的蛋白家族所介导,目前发现有Tet1,Tet2及Tet3三个家族成员。...

葛均波、程京共享“树兰医学奖”百万大奖

  本次盛典院士云集,汤钊猷院士、张伯礼院士、杨胜利院士、沈倍奋院士、王威琪院士、陈肇隆院士、刘志红院士、尚永丰院士、葛均波院士、程京院士、施一公院士、张英泽院士、夏照帆院士、郑静晨院士、顾晓松院士、董家鸿院士、黄璐琦院士、李兆申院士、乔杰院士等23位两院院士亲临指导。...

肿瘤微环境调节免疫细胞功能机制获揭示

  近年来,随着肿瘤免疫治疗,特别是Car-T细胞免疫治疗技术和免疫节点治疗在临床上的成功,深入研究肿瘤微环境对免疫细胞功能的调节机制具有重要的基础研究意义。...

澳开发出不需开颅就可植入脑部的电刺激装置

  目前在治疗帕金森病、癫痫、抑郁以及强迫症等神经系统疾病时,一种方法是在脑部植入电极,用电流刺激大脑。但这通常需要在患者的颅骨上钻孔,再把电极植入脑部。...

新生儿缺乏维生素D与精神分裂风险有关

  研究小组调查了生于1981年至2000年间的2000多名丹麦人,分析了他们出生时抽取血样中的维生素D浓度,比较了同期出生、长大后已患和未患精神分裂症的人当初留下的血样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