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药有望用于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研究负责人、澳大利亚百年研究所教授珍妮弗·甘布尔介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主要由血-视网膜屏障受损造成,而该屏障的完整性依赖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之间连接的紧密程度,如果内皮细胞之间缝隙过大或受损,就会导致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的血液渗出形成病灶。...

新药助艾滋病患者摆脱死亡阴影

  据中国疾控中心、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评估,截至2018年底,我国估计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125万。截至2018年9月底,全国报告存活感染者85万,死亡26.2万例。...

老年人如何打疫苗

  老年人是否应该接种疫苗?又该接种哪些疫苗?接种疫苗时需注意哪些方面?带着这些问题,《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中科院许琛琦团队发现免疫系统“刹车”分子PD-1的调控新机制

T细胞作为人体免疫系统的一部分,是机体健康的重要“守护者”,可以及时识别并清除体内突变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不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部分肿瘤细胞也会通过激活PD-1分子让免疫系统“刹车”,从而躲避T细胞的杀伤,导致肿瘤的发生发展。在临床上,阻断PD-1通路的抗体药物可以恢复病人自身的抗肿瘤免疫功能,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这类药物目前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功,可以治疗肺癌、肝癌、肾癌等10多种肿瘤。PD-1的发现者Tasuku Honjo由此获得了2018年的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然而,PD-1为什么在肿瘤微环境中如此...

科学家揭示艾滋病功能性治愈方法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教授Joel N. Blankson表示:“我们的一名患者在差不多20年前被HIV感染,在接受了几年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后终止治疗,其在停止ART后的15年里一直处在‘无病毒’状态。而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早期通过ART可以重置患者的免疫系统,即使后来停止这种治疗,病毒依然能够得到控制。”此外,他还补充道:“了解这种情况发生的机理能帮助HIV感染者做到‘功能性治愈’。”...

中国首部疫苗管理法征求意见结束 疫苗行业迎最严立法

  其中,11月11日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疫苗管理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来势最为“凶猛”。11月25日,我国这一首部疫苗领域的专门法律结束了为期半个月的意见征求。...

“广谱”抗癌药Vitrakvi并非“神药”

Vitrakvi,又名Larotrectinib,是由Bayer(拜耳)和Loxo Oncology共同研发的精准抗癌药,11月26日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这也是第一个与肿瘤类型无关的“广谱”抗癌药。...

中国医学科学院:将抓紧制定技术规范与伦理指南,严防伦理不端

  我们反对在缺乏科学评估的前提下,违反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开展以生殖为目的的人类胚胎基因编辑临床操作。在发展迅速的基因编辑技术研究和应用中,学术共同体更应强调遵循技术和伦理规范,开展负责任的医学研究与应用,维护国家科学形象,维护人类生命的基本尊严,维护学术共同体的集体荣誉。...

胃癌微环境抗肿瘤免疫机制被发现

  据悉,胃癌患者的术后生存评估、化疗反应性预测、以及对化疗不敏感患者的新药靶点发现是临床胃癌研究面临的三大难题。...

贺建奎:已知有一个潜在脱靶,还是选择植入胚胎

  在“人类胚胎编辑”论坛上,贺建奎推迟几分钟登上讲台。他开始演讲不久,即被台下的一阵喧哗打断,但当他的报告正式开始时,观众席便已陷入寂静。...

贺建奎首次公开回应基因编辑婴儿试验:我的大学完全不知情

  12时40分许,贺建奎身着条纹衬衫手提棕色公文包出现在讲席前。贺建奎首先表达了道歉:我直接把结果公布了,事先也没有公布数据,研究也没有经过同行评议。这项研究已经提交给一个医学期刊。...

新技术助九旬老人成功接受TEVAR手术

患者袁姓老太太有30余年高血压史,本月初因腹部撕裂样疼痛被连夜送往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CTA检查显示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美大学调查涉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美国教授

  赖斯大学媒体关系团队主任道格·米勒在声明中说,这一研究引发“令人不安的科学、法律和伦理问题”,但赖斯大学“对这一工作不知情”。...

从科研到临床,让精准医学行之有效

  据了解,转化医学是近10年来医学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其目的是打破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技术创新、药物研发之间的屏障,缩短理论实验到临床指导的过程,使患者能够尽早享受到最新的科研成果,最终真正实现精准医疗。...

面对“科学狂人”,法律应提前归位

  中国科学院院士、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季维智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在人类胚胎基因操作方面,我国法律和行政法规有明确规定,贺建奎的这项“研究”,显然触犯了相关法规和科研工作者的伦理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