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可能有助早产儿脑部发育

  在此次研究中,爱丁堡大学的研究人员以47名早产儿为研究对象,评测不同喂养方式对孩子大脑的影响。这些早产儿出生时胎龄均不足33周。...

秋风起,美国皮肤科专家教你护肤

  波士顿马萨诸塞综合医院皮肤病学家萨里娜·埃尔玛丽亚说,秋冬季节,气温降低,气候干燥,洗澡时不宜长时间热水淋浴或者泡澡,那样会刺激皮肤,令皮肤变干。...

华人科学家陈列平与诺奖失之交臂 专家:原因有三

  其实许多媒体和学者与评委会产生的分歧主要在于,日本科学家本庶佑虽然发现了PD-1抗体推开了肿瘤免疫研究的大门,但首先迈进大门意识到PD-1能用来对付癌症的却是陈列平。在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宣布后的发布会现场,就有记者向评委会提问,为何没有把奖项颁发给同样在免疫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陈列平。评委会的回答是“我们只针对获奖的候选人做评论”。...

数字PET精准监测质子治疗研究获新突破

  该发现意味着质子束在线监测这一世界级难题有望得到解决,从而有效提升质子刀对肿瘤治疗的效果,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存活率。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Sensors》上。...

当我们在为陈列平鸣不平时,我们应该谈些什么?

  华人科学家、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免疫学教授陈列平发现了PD-L1抗体在癌症治疗上的作用并将其推至临床。业内专家评论,陈列平奠定了肿瘤免疫调节分子领域的半壁江山,这样的一个人却与“诺奖”擦肩而过,让本届诺贝尔奖的掌声中夹杂着几分唏嘘。...

魏则西走了两年,免疫疗法得了诺奖 专家有话说

  詹姆斯·艾利森,美国免疫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他在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获得微生物学学士学位,后又获生命科学博士学位。2014年获生命科学突破奖、唐奖生技医药奖、霍维茨奖、盖尔德纳国际奖、哈维奖、2015年获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

本庶佑获诺贝尔奖:感到非常光荣 首相致电祝福

  获奖理由为“发现抑制免疫反应刹车的癌症疗法”。本庶的发现被投入实用,研制出可有效治疗各种脏器癌症的药物“OPDIVO”。开创提高免疫力来对抗癌细胞的“癌症免疫疗法”时代的这一源自日本的成果获得了无上的荣耀。...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松开免疫系统的抗癌刹车

  在美国得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官网上,有几个黑体大字概括了新晋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詹姆斯·艾利森对癌症治疗作出的贡献:“规则改变者”。...

诺奖启示:关注基础科学的支撑与引领作用

  其原创性贡献在于,他们两位于上世纪90年代初分别发现了两种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的负向免疫分子CTLA-4和PD-1,而T淋巴细胞有效活化并发挥杀伤功能,对机体监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清除已经生长转移的肿瘤至关重要。他们两位创造性地制备了这两种分子的阻断性抗体,通过“负负得正”的原理,使原本处于抑制状态的T细胞的杀伤性功能得以恢复和强化,从而达到了高效广谱的肿瘤治疗目的,为众多癌症患者,特别是那些无法手术并对化疗、放疗无效的转移性晚期恶性癌症患者,带来了福音。...

2018诺贝尔奖:癌症免疫疗法带来了“革命”

  “现在时机很合适。几年来,已有很多患者接受治疗。现在,我们能看到长期效果。它非常具有说服力。”瑞典卡洛琳斯卡研究所的Klas Kärre说。  2018年诺贝...

两位科学家获2018年度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癌症每年导致上百万人死亡,是人类面临的最大健康挑战之一。通过刺激人类免疫系统的内在能力攻击肿瘤细胞,今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奖励了针对癌症疗法的全新策略。...

是谁吹响了早期脑内感染的集结号?

  神经系统、免疫系统与循环系统的相互调控在感染导致的疾病中尤为重要。对于五岁以下的儿童,感染是导致死亡的主要诱因。神经系统炎症可能导致脑炎、脑膜炎、惊厥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此外新生儿时期的神经炎症也与发育迟缓、癫痫、孤独症谱系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相关。能否找到可以迅速地感受外周感染信号并将其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的特定细胞,从而为控制这些疾病提供治疗思路,是于翔研究团队努力探索的方向。...

智慧医疗谷启航 中科院自动化所牵手海淀医院

  据了解,该临床转化基地发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学研医”集群优势,在海淀区政府等的扶持下,将高科技医疗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高端临床需求相结合,打造高端机器人辅助介入诊疗新模式。...

诺奖生理学或医学奖今揭晓 奖项花落谁家?

  中新网10月1日电(卞磊) 北京时间10月1日傍晚,2018年诺贝尔奖“打头阵”的奖项——生理学或医学奖将揭晓获奖人选,由此正式拉开诺贝尔奖“开奖周...

重金属镓可用于对抗“超级细菌”

  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介绍说,铁是绿脓杆菌感染机体所需的关键营养,而镓是一种与铁在结构上类似的金属。他们发现,镓会“诱骗”绿脓杆菌将其错认为铁。但实际上,一旦“误食”镓,绿脓杆菌合成新DNA(脱氧核糖核酸)的机制会遭到破坏,导致绿脓杆菌无法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