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诊断试验的思想,评价分析中因素的预测价值

  我们往往会遇见这样的问题,患者会向我们询问:“我接受了这个治疗,是不是就多活一段时间了?”;“我患有X病(某种慢性疾病),而且有(一个因素),是不是我的预后就比较差呢?”。很多情况下,患者所询问的问题已经被各种研究回答过了,回答这类问题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分析。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介绍过分析如何实现,并且介绍了分析结果的解读方法。的确,通过分析,我们基本能够明确某些因素是否能够影响患者的时间或是预后情况。但是我们能用分析的结论,直接预测患者的结局么?

  这个问题无法笼统地回答。从一个大的人群层面上看,我们当然可以从因素与结局的关联得出这样的预测结论。比如下图中红绿两条线,如果二者确实存在统计学差异的话,那么从人群角度看,在15周时(X轴15对应的),绿线对应的人群的总率低线对应的人群。

  但是我们同时也会发现,红绿两条线在15周时非常接近,也就是这一时间点两者本身的患病率就很相似。虽然他们间具有统计学差异,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能够简单的通过患者的这两种状态判断出他在15周时到底会有什么样的结局。但如果患者处于蓝色的状态,从图中可见,我们基本可以相对准确地预测他在15周时的结局。从的例子可以看出,当面对一个患者的时候,我们不能仅通统计学结论,就用某一因素去预测患者的结局。

  从上图,我们不难看出,如果是用因素对患者某一时点的情况进行预测,这一过程和诊断试验非常相似。都是使用某一个替代指标,判断患者的某种真实情况。而两者的区别则在于,诊断试验判断的是患者已经发生的某种真实情况(疾病状态),而预测则是在判断患者将来才会发生的某种真实状态(预后)。

  由此可知,当我们试图去判断某一因素的预测能力的时候,其实可以借鉴一个非常成熟的评价方法,就是诊断试验的指标体系。如果在一个分析中,某一因素能够很好地“诊断”出患者在某一时点是否会发生结局,那该因素就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其评价指标体系也常现成的:度、度、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几乎所有诊断试验的指标都能够被借鉴过来评价因素的预测能力。

手机正文底部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 科学家发明细胞高速识别技术
  • 助人体吸收铁 新研究找到大肠杆菌“益处”
  • 研究称喝酒无论多少都对健康有害
  • 抽血可提前5年预测肾癌
  • 5-HT系统介导肝脏2型糖尿病相关的病理改变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