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的中心,看不见的平台: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背后的共性技术

  近两年来,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后简称为国家中心)和临床医学研究协同网络(后简称为协同网络)建设的工作搞得热火朝天,从2013年起,短短3年多间已经发展成了涉及整个临床研究领域的现象级事件。可以说,国家中心和协同网络的建设是医学研究的天平转向临床研究的重要砝码。而各个领域的临床医学专家团队发挥能动性的同时,一定会遇到一些共通的问题。如何为不同的团队提供理论基础、方支持,同时为各中心的建设方向提供可参考的坐标,这些都是在整个国家中心和协同网络建设中需要面临的共性技术问题。而本项目中就特别安置了这样一个共性技术研究的课题,这不得不说是一项重要的创举。

  国家中心和协同网络是个新兴事物,虽然我国基于自己的临床和科研实际需求提出了相应的建设计划,但是国际上的经验和走过的弯同样值得我们深入学习,正所谓兼听则明。为此,课题组王磊教授团队(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勤务与医学情报研究所)对近年来国外临床医学研究的发展战略、组织构架、建设模式、组织实施特点及共享机制等进行了文献调研。

  NIH在2003年提出Roadmap,迫切希望重点解决医学研究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为了鼓励临床与医学研究实践,NIH建立了CTSA基金(Clinicaland Translational Science Award)项目。目的是“使CTSA中心成为验证临床医学工具和方法的示范,促进基础研究向社区和临床实践”。在2006年-2013年间共建立了62个临床研究中心。

  欧盟于2007年正式启动第七框架计划(FP7),其中健康领域投入60.5亿欧元,重点之一为“有益于人类健康的研究”,包括恶性肿瘤、罕见病。FP7之后,欧盟提出

手机正文底部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 科学家发明细胞高速识别技术
  • 助人体吸收铁 新研究找到大肠杆菌“益处”
  • 研究称喝酒无论多少都对健康有害
  • 抽血可提前5年预测肾癌
  • 5-HT系统介导肝脏2型糖尿病相关的病理改变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