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与研究设计

  从分析所需的参数,我们不难看出,分析对应的设计一定是有随访的设计类型。换句话说,分析往往在队列设计得到的数据中用到。

  其定义是:队列研究(Cohort study)是将人群按是否于某种可疑因素及其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其各自的结局,比较不同亚组之间结局频率的差异,从而判定因子与结局之间有无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从定义可见,队列研究本身是关注结局的发生率。但实际情况中,经过建立一个队列(Cohort)结局的问题并不仅是用率来衡量的。我们通常吧这类能够明确与结局的先后顺序(明确现有、后有结局)的设计方式成为队列设计。分析就是在队列设计中进行的考察因素与时间关联的分析方法。

  队列的建立方式也可以根据、结局信息的获取时间点分为三类:分别是前瞻性队列、历史性(回顾性)队列、双向队列。这三类队列在临床研究中都比较常用到。

  也可以按照患者入组情况划分为固定队列和动态队列。固定队列是指在同期开始观察,其中一部分人于某一因素,全部人都需要经过相同的观察期限。这一要求对于一般的观察性临床研究显然过于苛刻,很难实现。在涉及分析的相关队列中,我们更常见到的是动态队列,即在队列中,持续的有患者进入,也持续的有患者因出现结局事件而终止观察,当然也有患者失访或在研究结束时仍未出现结局(删失sensor)。

  我们介绍了分析与队列设计间的关系,队列设计的方式通常用于观察性研究,而实际上干预性研究如果有随访,当然也能够使用分析完成,最经典的干预性研究莫过于随机对照试验(RCT)。

  从分析的角度看,干预性研究与队列设计并无太大区别,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及的区别是自然形成的还是人为干预产生的。患者入组的情况也如上图所示。

  我们看到一些医生会把删失和失访两个概念搞混,实际上这两个概念完全不同。举个简单的例子,医生收集了100例肿瘤术后患者,观察了1年,其中10失访,即失访率为10%。观察终点剩下的90例患者中,共有60例患者死亡,30例患者仍然存活,此时这30例患仍存活的患者及之前失访的患者即为删失,删失率为40%。

  分析中的删失数据处理本身就是一个很复杂的统计学问题,对于我们临床医生日常使用,并不需要了解得这么复杂。归纳起来大家只需要记住两个原则。

  1.在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曲线、并采用log-rank法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组间曲线差异的时候,通常需要删失的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如果删失数量较多,直接使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2.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时,样本量为协变量个数20倍以内,删失比例不宜超过70%;样本量为协变量个数20~100倍之间,删失比例不宜超过80%;样本量为协变量个数100倍以上,删失比例不宜超过90%。否则分析的准确度就较低了。

手机正文底部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 科学家发明细胞高速识别技术
  • 助人体吸收铁 新研究找到大肠杆菌“益处”
  • 研究称喝酒无论多少都对健康有害
  • 抽血可提前5年预测肾癌
  • 5-HT系统介导肝脏2型糖尿病相关的病理改变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