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小偏倚,吃大亏—走进偏倚(bias)

  今天胆大,准备拿师兄来做文章,准确的说是拿师兄的身高来做文章。悄悄告诉你,我师兄的真实身高是185cm,而我们几个好事者的测量值分别为184cm、183cm、186cm、184cm、187cm、185cm,结果师兄伤心了,我们几个测量值平均是184.8cm,也和他身高的真实值存在真真切切的差距。

  然后呢,我们真诚的安慰师兄,都是误差的错。所谓误差,是指研究结果偏离真实情况的部分。追究起误差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随机误差,(二)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常常指由于一系列偶然的、不可控的因素造成的误差。比如,空气扰动等,系统误差则是由于人为或其他可控的因素引起的误差。比如,我们用了一把年久失修的尺子,这尺子本身就不靠谱。

  不可控的我们真的表示为力,只能努力去避免可控的系统误差了。在我们的医学研究中,系统误差有另外一个名字,就是几近家喻户晓的偏倚(bias)。偏倚,可发生于研究的各个环节,有方向性,理论上可以避免。比如,我们换一把经过校准的尺子就可避免由于尺子不靠谱引起的偏倚了。

  (一)选择偏倚,常发生在研究设计阶段,在确定研究样本、选择比较组时容易产生,比如我们在单双号限行的调查中,故意避开那些开车上下班的人群,可想而知,研究结果和真实情况有多远了。

  (二)信息偏倚,常发生在研究实施过程中,获取研究所需的信息时,比如,我们想获取研究对象的收入,像我这种乖孩纸可能会说真话,但是很多有个性的、有想法的人就未必肯坦诚相对了,这样就使得我们和真实情况有了距离。

  (三)混杂偏倚,也称外来因素、混杂因子或混杂变量,与研究因素有关,与研究结局也有关,但又不是研究因素与研究疾病链的中间变量,同时该因素在组间分布不均衡,从而使研究结果偏离了真实情况。关于混杂偏倚,也可参见我们128期:别妄想“鱼目混珠”——混杂因素的识别。

手机正文底部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 科学家发明细胞高速识别技术
  • 助人体吸收铁 新研究找到大肠杆菌“益处”
  • 研究称喝酒无论多少都对健康有害
  • 抽血可提前5年预测肾癌
  • 5-HT系统介导肝脏2型糖尿病相关的病理改变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