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抑郁疗法新思:遇强愈强,否极泰来

  抑郁症可谓是人类心理健康的头号敌人之一。近日纽约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研究者们发现,若一抑郁疗法的常规思,而用大剂量升高压力神经元兴奋性的药物处理小鼠,反而会增加它们对慢性社会压力的抵抗力,更加开朗外向——同时副作用更少。这项了不起的发现[1]已于4月18日发表在《科学》上。

  抑郁症患者对社会压力更,更容易焦虑,往往缺乏斗志,回避社交。一直以来,神经医师们都试图通过口服类似多巴胺、血清素等的药物,或者焦躁的神经元的活跃度,来缓解病人的症状。最新的这项研究则告诉大家,当压力信号高于某阈值时,神经元会自发改变钾电流,回归正常兴奋度。这不仅表明了神经系统的惊人“弹性”,而且还为未来抗抑郁的疗法提供了新思。

  起初,研究人员们在分析不同小鼠的神经生理特性时惊奇地发现,相比正常小鼠和更易抑郁的小鼠,那些有“抵抗力”的小鼠们体内负责压力的“元件”—— 腹侧被盖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 VTA)的多巴胺神经元——反而更加“病态”:它们比患病小鼠更兴奋,理论上应该更容易触发焦虑等病征。可是为什么它们反而会更不易抑郁呢?

  腹侧被盖区是中脑里的一个结构,聚集了许多多巴胺神经元,通向能调节高级运动的伏隔核;VTA也进而和赏回紧密相关。这些神经元能够通过调节赏行为来协调到的社会压力[2]:在社会压力的下,它们会频繁发出神经冲动,向下游传达“励”信号——这大概让下游还没开始“行动”就已经满足了,进而让整个个体失去“斗志”,对原本喜欢的东西不再感冒,回避社交,出现抑郁的病征——在小鼠模型中,这些神经元的高度兴奋是抑郁症易感个体的典型特征。

  为了弄清小鼠通过貌似南辕北辙的方式产生“抵抗力”的背后原理,研究团队用光遗传学分析小鼠神经元的兴奋情况——他们让小鼠腹侧被盖区的多巴胺神经元带上感光元件,每当被特定的激光刺激时,拉莫三嗪(一种抗狂躁症药物,会增加兴奋性)会被到这些神经元中;同时也让研究人员观测到神经元发放信号的情况。他们发现,当给药量低于阈值时,剂量越大神经元越兴奋;而一旦给药量超过了这个阈值,身体的补偿机制就会被触发,神经的兴奋性随之奇迹般地回归正常——原来,高于阈值的压力信号触发了神经元上的钾离子通道的通透性改变,通过增大K+电流来让细胞更“冷静”。

  不同组别小鼠VTA多巴胺神经元的比较。相比正常小鼠,易感小鼠超极化激活电流(Ih,向内)升高,放电更频繁;耐压小鼠神经元兴奋程度和正常小鼠相似,虽然超极化激活电流更高,但向外的钾电流(K+)也更高。图片来源:Ming-Hu Han, Ph.D., Icahn School of Medicine at Mount Sinai

  也就是说,当这些元件“发觉”的压力高于一定值时,反而会“绝地反击”,帮助“主人”克服。以往的疗法常常试图这些神经元的活性,但这样一来往往会有副作用——其它地方的多巴胺神经元也会被,而其中有些和满足感等“快乐”感受相关。如果这一机制在人体中也能发挥作用,那么无疑会给抑郁症治疗开辟新思。是时候相信自己的身体的力量了,它远比你想象得更强大!

手机正文底部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 科学家发明细胞高速识别技术
  • 助人体吸收铁 新研究找到大肠杆菌“益处”
  • 研究称喝酒无论多少都对健康有害
  • 抽血可提前5年预测肾癌
  • 5-HT系统介导肝脏2型糖尿病相关的病理改变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