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1万2买了张床,我觉得赚大了。

  最近家里装修,在一个高段位销售的忽悠下,买了一张超预算不少的床。但之后引发了我很多思考,从依从性到质量控制在到知情同意的操作;从研究设计的选择到解读。总之,给我带来的思考让这1万2瞬间变成了小case。

  没钱还要装修房子,简直能够体现装X届的最高水平。智商不足,冲动有余的我,就跌入了这个需要不断冲动消费的巨大package。当然,在买家具也是如此。

  对于买床这件事,我们纠结了很久。虽然每天真正躺在的时间常常还不到6个小时,但是还是想能尽量躺的舒服点,当然也想让钱包不要瘪的太厉害。所以我们为了买床至少特意或是不特意的转了5、6次,而且大致看好了一张5000左右的床,而且看了不下3次了,需要的只是在考虑一下搭配的床垫类型。就在我们准备离开的时候,经过了一家没什么名气的家具品牌对面,至少我是完全没听说过的。随便进去看了一下,就被一张看上去稍微独特一些的床吸引了,但是从床垫的类型(分为左右两侧床垫的双人床)到外包材料(所谓的超纤皮,其实就是高档人造革)都是我们的首选。就在这时,神一般的销售出场了!!销售大哥当然会先从产品开始,但是同样身经百战的我们简单表示了对床的赞赏之后,就要转身出门。从这一瞬间开始,销售大哥给我们展示了什么才是真正的销售。他开始墙烈要求我们坐下来喝杯水,吃个橘子。毕竟转累了,我们也没有。然后我们开始闲聊,从工作、到车子、到装修,无所不聊。但是奇妙的是,无论哪个话题,这位大哥总能最后仿佛无意间扯到他的床。当然也在闲聊间,让我们从各个方面改变了对床的看法。说实话,销售大哥真的很健谈,经过了2个小时的愉快交流之后,我们爽快的买了床,而且决定不会再看其他品牌了。事情也许应该结束了,但是在和同事们聊天之后,我又陷入了思考。我买亏了么?是什么让我的决定发生了变化?这一个让人决定发生变化的过程是不是有什么规律?这些规律对我们的临床研究有没有借鉴意义?

  临床研究中,我们经常需要患者的知情同意才能纳入研究对象。因此患者是否听懂了我们的研究,有多少患者愿意参与,直接关系到研究选择偏倚的大小。我们总是希望在符合伦理的前提下,患者的应答率越高越好。为了满足充分告知的目的,在进行知情同意告知和签署的过程之前,会提前准备清洗而精炼的。在进行谈话时,给患者阅读知情同意书并进行简要说明。这就够了么?

  让我们想想买床的故事,之前没有下手的那么多家具店中,对我所做的正是按数说明,大不了在加上简单机械的劝说“我们质量很好!给您最好的价格!”。但是效果又如何呢?在转过的5次中,平均每次会看3个品牌,总共15个品牌看下来,成功率为0%。

  如果我们能像销售大哥一样与研究对象沟通,情形会怎样呢?我想对于多数研究中的研究对象,他们既不需要付出高额的费用,也不会面临巨大的利益损失,肯定会想“我和医生/研究者聊得这么开心,为什么不配合他一下呢?”其实很多情况下,我们是否愿意花时间参与某件事,可能并不仅仅是通过利益来判断的。这一现象已经在很多行为经济学的实验中被反复验证过了;其中有一些甚至是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研究工作的一部分。因此,改善研究对象的体验,避免机械的知情同意,可能会极大的改善研究的应答率和样本代表性。对于这一点,很多常年和患者沟通的资深,在研究中可能会比医生做得更好。

  这里面涵盖了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研究对象的依从性,在提高应答率的同时,应该也解决了研究对象依从性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参与临床研究的其他研究者,是否按照研究方案严格执行。为了确保参与研究的其他研究者能够按方案执行,我们通常会采用两个手段:编写并发放包含诸多说明和SOP的研究者手册;进行统一的研究者培训。从的例子,我们也可以把研究参与者放到消费者的上考虑,为了提高其依从性,我们可能还需要考虑除了机械的手册和培训干预之外,其他的研究者教育模式。比如更重视体验良好的情景模拟培训;引入的方式探讨研究参与者的需求,避免白白让其付出劳动(当研究给他的回报与他的需求不一致时,此时回报并没有实际意义)。通过这样更人性化的培训,我猜想具有人性基本特征的研究参与者,也会最终拜倒在PI周围,俯首称臣。

  我们通常会认为,医学研究作为科学研究的一部分,任何或知识是否被大家接受,只与研究的结论和真实性相关。如果我们有了足够的,大家没有道理不接受这一认识。但实际上是这样么?我们看到很多好的结论并不能迅速的应用到临床中,其中有不少结论,虽然研究充分,等级较高,但是却和大家的常规认识不一致,因此不断有临床专家试图挑战这一结果。

  这一情景简直和我看到1万2那张床的时候一模一样。分左右的床垫可能会让人觉得睡在中间会不舒服、超纤皮这种人造材料不环保,这样的概念根深蒂固的存在中。当一般的销售人员告诉我“我们经过特殊处理,你睡上去既不会不舒服,也不会中毒”的时候,我根本不会相信他们。而销售大哥则不是,他通过很平常的闲聊,提到了他自己对这些材料的认识,甚至说到了他在其他家具选择中的经验。这些看似无关的背景信息,让我们变得更相信他的专业认识。其次对于这些材料只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并让我们亲身尝试,避免了简单反复的重复“舒服、无毒”这两个结论。最终正式这样的过程,成功的让我们接受了“舒服、无毒”这两个被“循证家具制造学”所了的结论。

  在我们进行循证临床实践,并试图推广自己的优秀研究结论时,是否也应该借鉴他的经验呢?我觉得有必要。相对一个娓娓道来的循证医学专家,我想没有人会认为祥林嫂一样絮絮叨叨的表述会被人们愉快的接受。

  每当销售大哥从我们身上找不到突破口的时候,他都会先放下我们双方紧张的神经,把思绪从当下的话题中转开。而恰恰是在看似无关的谈话中,即磨去了我们的心理防线,又随时可能在谈话中找到新的灵感,总之不要冷场就对了。

  同样,临床研究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为解决某一个确切的临床问题服务。但是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经历的径可能并不一致。有的时候实在无解,倒是不妨先不要僵持在一条死上。多看看其他的研究,或者开始一个可能存在某些联系的课题。一方面不要让自己闲下来,保持大脑不断的在思考问题,至少是在我们的困难周边探索;另一方面也可能在其他研究,甚至是他人的研究中突然找到可供借鉴的方法和结论。总之,多思考,即便找不到答案也保持知识的更新,总是能碰上机会的。而一旦停下来,再启动就难了。

  我想,买了一张床之后,之所以会想这么多,首先肯定有一条最重要的原因:在我内心深处觉得这个价钱贵了。但是当我反复思考之后,得到的这些想法是不是真的有价值呢?也许对我个人而言,有价值但价值有限。如果这样还是亏的话,我想当我把这些思考写下来,并且传递出去的时候,总会有人能从中找到灵感。那这时,这张床可能带来的间接受益就被放大了很多,至少值得过个几千块吧!

手机正文底部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 科学家发明细胞高速识别技术
  • 助人体吸收铁 新研究找到大肠杆菌“益处”
  • 研究称喝酒无论多少都对健康有害
  • 抽血可提前5年预测肾癌
  • 5-HT系统介导肝脏2型糖尿病相关的病理改变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