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病例应该可设置几个对照?

  在做临床研究时,有时候会发现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差别很大,最后发现虽然样本量很大、两组的某指标差别也很大,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也有临床医生在找我们咨询统计时,问两组样本量不相等能不能做统计分析。我们一般会告诉他,如果病例组和对照组收集一个病例的难度相差不大,我们按照1:1收集,如果病例组很难收集,可以适当增加对照组比例,但最好不要超过1:4.那这种的原理何在呢?

  在解释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说一下把握度(Power) 。把握度又称检验效能,是指某研究的某个参数如果确定有一个真正的差别存在,能被显著性检验所检出的概率。统计学用β表示Ⅱ型错误的概率,1-β称为把握度。也就是说把握度越高越好,增加样本量是增加把握度的一种重要方法。

  其实我们也很容易理解的结果。举个极端的例子,如果两组是1:59,病例组只有1个人,该指标常不稳定的。

  下面我们再做第二个计算,某指标病例组为40±10,对照组35±10。假设病例组样本量为30不变,两组比例1:1(30:30)、1:2(30:60)、1:3(30:90)、1:4(30:120)、1:5(30:150)、1:6(30:180)、1:7(30:210)、1:8(30:240)、1:9(30:270)时,其把握度如下:

  可以看出,随时对照组的增加,把握度增加,但增加幅度越来越小,即增加样本时带差的把握度的增加量越来越小。到1:5时对照组增加30例的把握度增加量相对已经很少。

  因此通常我们1:4以下。如果两组比例在1:4以上,统计分析也可以,但增加的对照组样本量作用已经不大,但却提高了收集资料的成本。

手机正文底部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 科学家发明细胞高速识别技术
  • 助人体吸收铁 新研究找到大肠杆菌“益处”
  • 研究称喝酒无论多少都对健康有害
  • 抽血可提前5年预测肾癌
  • 5-HT系统介导肝脏2型糖尿病相关的病理改变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