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对照研究还是病例对照研究?

  记得很多年以前有一次去超市,看到一个牌子上写着蛇果多少钱。“蛇果”?!我的第一印象是又有一种新的水果,估计是外国的,看看是什么。结果大跌眼镜,“蛇果”就是苹果!把苹果改称蛇果抓眼球,把土水果换个名变成洋水果,但只是文字创新,好处多还是坏处多我不清楚,我不认为这样做有什么好处,更多的是把事情搞复杂,给人们制造一些麻烦和谈资。这种事情在学术界也时有发生,专业术语的修改就经常出问题,改好了不错,改不好会造成混乱。今天我们就来谈谈“病例-对照研究”这个专业术语的规范化问题,以及要不要改的问题。

  case-control study是舶来品,早期国内学术界将其翻译为病例-对照研究,其中病例和对照之间有“-”。90年代以后不知道什么原因变成了病例对照研究,中间的“-”消失了。源于英文的专业术语的翻译要于英文原意。case-control study是一种由因到果的研究方案,找一组病例,找一组对照,作为研究的切入点,然后寻找与疾病相关的因素。在case-control study中,case与control是互相比较的两个组,case与control之间加“-”表示它们是一对,反映结局的差异,含有互相比较的意思。case-control study的英文原意准确地抓住了这种研究方案中最主要的特征,因而专业术语恰当准确。与英文专业术语对应的中文专业术语——病例-对照研究,在名词的对应和结构的对应方面都准确地反映了英文专业术语的和内涵,翻译准确合理。迄今为止,英文case-control study在学术应用中没有变化,但中文专业术语去掉了病例与对照之间的“-”,在原因不详的情况下这种做法似乎有问题。去除“-”后,原专业术语中反映“-”内涵的“一对”、“比较”等含义无法体现,与英文专业术语形式也不一致。

  源于英文翻译的中文专业术语可以调整,但调整必须楚原因,调整后的实质性获益是什么。至今我没有听到哪位专家对这种调整的必要性和实质性获益做出合理解释,只是专业术语短了一点,少了“-”。在没有对中文专业术语调整做出合理解释的情况下宜静不宜动,保险的做法是继续延用“病例-对照研究”。我中华医学社在审稿和发表论文时沿用“病例-对照研究”,也希望其它和教科书在出版时沿用“病例-对照研究”。当然,广大论文作者在撰写论文时也要考虑“病例-对照研究”的规范化使用问题。

  中文专业术语中是否要加“-”是一件可以琢磨的事情。如剂量-反应关系(dose-responserelationship),剂量-效应关系(dose-effect relationship),时间-效应关系(time-effectrelationship)中间要加“-”。有些英文专业术语中有“-”,但中文没有,如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横断面研究或现况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大家可以琢磨,一时想不明白没关系,是一件有思考价值但不着急的事情,可以慢慢来。如果你对某个专业术语的规范化有想法,欢迎给我们来稿。

手机正文底部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 科学家发明细胞高速识别技术
  • 助人体吸收铁 新研究找到大肠杆菌“益处”
  • 研究称喝酒无论多少都对健康有害
  • 抽血可提前5年预测肾癌
  • 5-HT系统介导肝脏2型糖尿病相关的病理改变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