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Genetics: 中国科学家发现脑癌新基因PPM1D

  2014年6月1日,伦敦由泛生子首席科学家阎海教授与天坛医院张力伟教授共同主持,针对脑干胶质瘤 - 一种极度脑癌的基因组研究于今日发表界一流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该研究发现癌细胞中存在一种新的基因突变(称为PPM1D基因突变),该突变不仅促进癌细胞的生长,而且能癌细胞的,同时可能会导致患者对放射线疗法不产生任何应答(因此放疗对这类患者可能不再有效)。

  这是科学史上PPM1D此类基因突变第一次被发现具有如此的具有促进特定肿瘤细胞生长的功能,这一发现不仅推动癌症基础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同时也为该类癌症的靶向治疗提供方向。

  在此研究中,来自中美两国的联合研究小组不仅发现了PPM1D基因的突变,而且发现这一基因的突变与常见的TP53基因突变总是不同时存在于同一个肿瘤组织中。阎海教授认为“这一发现具有明确的临床治疗意义。无论是PPM1D基因突变,还是TP53基因突变,都可能直接导致放疗对相应肿瘤细胞失去效果,因此通过基因组分析能够帮助相应患者避免无用且副作用较高的放射治疗, 制定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泛生子首席执行官王思振表示:“这是泛生子公司正式运营半年来首篇发表的科研,显示泛生子与临床医院的合作模式具有巨大的科研潜力和临床药品研发潜力。这篇论文的发表体现了泛生子世界一流的科研水平,未来泛生子进行的科研项目将源源不断的显示出世界级影响力和应用价值”。

  PPM1D基因突变具备促进肿瘤细胞生长的功能,那么这一基因突变的功能就可能为患者提供新型的癌症治疗办法。身为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卓越教授的阎海认为,“在药物研发历史上,阻断某种功能远比恢复某种功能容易得多。PPM1D基因突变致使癌细胞生长,并且癌细胞的,也就是说,可以针对这样的基因靶点,开发相关的新型药物,从而癌细胞的生长”。阎海教授在其实验室已经开展针对PPM1D基因突变的药物研发,预计很快会有其他制药企业加入到针对该基因靶点的新药研发行列中。在不久的将来,通过基因组分析发现携带该基因突变的患者将有可能从更为优越的靶向治疗方案中获益。

  根据《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报道,每年中国新增300多万癌症患者,同时每年有270万癌症患者去世。如此众多的患者中有很多在放疗过程中,肿瘤产生抗性导致治疗无效,同时还有很多患者在放化疗过程中对药物产生抗性。只有充分了解每个肿瘤不同的基因突变,才有可能从不同的治疗方案中选取最为合适的一种,这就是大家经常听说的个体化诊断与治疗。阎海教授预计,“癌症的个体化诊断与治疗已经逐步进入大家的视线。虽然当前用于个体化诊断的全基因分析技术仍然较为昂贵,但是随着成本的降低以及分析技术不断成熟,癌症的个体化诊断与治疗将逐步成为癌症领域的标准。”

  泛生子首席执行官王思振表示,“全基因分析将不断患者在层面的特征,与之协同的个体化诊断与治疗将不断为患者发现新型治疗方案。泛生子一定会在这个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为科学界、医生和患者寻找最优的解决方案,为中国癌症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此次发表于NatureGenetics的研究,产生于阎海教授与张力伟教授对脑干和丘脑胶质瘤的深刻理解。这两种类型的肿瘤通常为恶性,难以通过手术彻底切除。为了对此类肿瘤进行遗传学及表观遗传学研究,两位教授与研究小组一同对14例脑干胶质瘤( BSGs)和12例丘脑胶质瘤进行了外显子组测序分析。此外,他们还对24例此类肿瘤进行了针对性的基因突变分析,并对45例胶质瘤进行了全基因组甲基化分析。研究发现,37.5%的具有BSG标致突变H3F3A的肿瘤中存在PPM1D突变。PPM1D编码野生型p53的蛋白磷酸酶1D, 又称WIP1。研究发现PPM1D突变与TP53突变不同时存在于BSG肿瘤组织中。同时,体外实验研究显示,PPM1D突变可以降低对p53的激活作用。PPM1D基因突变表现为其6号外显子被截断,从而增强了PPM1D对DNA损伤检验蛋白CHK2激活功能的作用。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作为脑干胶质瘤的常见突变基因,PPM1D可以成为治疗脑干胶质瘤的一种潜在靶标。

手机正文底部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 血液检测优于成像对肺癌的诊断
  • Eml1基因突变导致大脑皮质严重畸形
  • 相关部门的拖延阻碍了埃博拉病毒基因组学的发展
  • 致命遗传风险被忽视 遗忘基因能否终结老年痴呆
  • Mol Cancer Ther:研究人员沉默重要致癌基因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