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缺陷可导致夜宵习惯

  近日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发现人体内一种名为PER 1的基因,一旦发生缺陷,人体睡眠与饮食周期的自然机制便会发生紊乱,导致所谓的“夜间综合症”,使人们在夜间对饥饿感无法,从而有可能引发睡眠、饮食过量和体重增长等一系列不良后果。

  这个发现基于这样一项实验:实验者们在老鼠身上注入两种人体基因:PER1和PER2,之前已得知后者可导致睡眠障碍。因此,当PER2基因受到损害后,老鼠们如预期一样比往常更早进入睡眠。然而,当控制饮食周期的PER1基因受到损害后,老鼠们在本应该进入睡眠的时间产生了冲动。

  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拉霍亚索尔克研究所的首席科学家萨特旦安达·潘达(Satchidananda Panda)教授对此作出了解释:“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对夜间综合症不以为然,而这项实验的结果表明这种综合症实际上是基于基因缺陷。我们从没料想过能把醒睡周期和周期分开,尤其仅仅是利用简单的基因突变。这将引发未来一系列关于这些周期如何运作的思考。”

  实验中,实验者们还尝试只在正常时间给老鼠提供食物,他们发现即使是PER1基因缺陷的小白鼠也能保持正常体重。十周得周期后,这些PER1缺陷的老鼠与其他PER1基因正常运作的同伴体重相差无几。

  这表明了由于PER1缺陷引起的体重增加完全是由于饮食时间的不当,并非其他新陈代谢因素。科学家们认为PER1与PER2的运作是同时进行的,这使得睡眠和周期保持了一致。但是PER1的缺陷能够导致这种关联的,引起一种夜间的冲动。

手机正文底部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 血液检测优于成像对肺癌的诊断
  • Eml1基因突变导致大脑皮质严重畸形
  • 相关部门的拖延阻碍了埃博拉病毒基因组学的发展
  • 致命遗传风险被忽视 遗忘基因能否终结老年痴呆
  • Mol Cancer Ther:研究人员沉默重要致癌基因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