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系稳步推进15+05+10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两建设一诊改”的总体部署,根据“920”重点建设项目推进计划,本年度春季学期开学伊始,临床医学系选派两个试点班共83名学生,分赴直属附属医院和梅河口中心医院开展全天候在岗学习,开展“1.5+0.5+1.0”人才模式的教学。经过近2个月的医院学习,学生的学习效果究竟怎么样呢?为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4月14日,临床医学系联合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教学团队举办了“基于真实病例的基本技能大赛”。在病房、在床边、在真实的岗位情境中,检验试点班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此次大赛,41名学生共分为7组,每组选派2名代表参赛。选取能够检验基本功的12个考核点:“体格检查”10个考核点、“外科无菌术”2个考核点,进行抽签比赛。14名参赛学生抽签后,在志愿患者所在疗区的病房进行了腹部叩诊、肺脏叩诊、心脏听诊、心脏叩诊、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检查、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外科换药、甲状腺触诊共8个考核点的比赛。每个考核点操作结束后,评委老师对患者的阳性体征进行复核、对参赛学生进行点评、指导。抽到“体格检查”考核点的9名参赛学生都准确查出了病患的阳性体征,动作流畅,手法规范、标准;抽到“外科无菌术”考核点的5名参赛学生,基本掌握了无菌术原则,手法娴熟、规范。

  体格检查和无菌术是临床医生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由于传统教学条件所限,考试及比赛多用医用模拟人,与真实岗位情境存在差距。本次比赛选择有明确阳性体征的轻症病患作为志愿患者,学生在真实的岗位情境中完成操作,这就需要跟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需要指导患者通过调整呼吸节律、吞咽动作、体位改变等来配合检查,还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的表情、情绪变化、对检查的反应时间差等,充分体现了床边教学“贴近实践、贴近职业、贴近岗位”的独特优势。经过考核评选,比赛评出一等1名,二等2名,三等4名,团体2名。

  临床教学班经过一个多月紧张有序的学习,逐步实现了课堂学习与真实岗位情境的融合。经过临床实践洗礼的学生们,无论是自信心还是技能水平都有了明显提升,具备了初步的临床能力,已经进入“医学生”到“医生”的过渡阶段,新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初现,了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实践教学的崭新篇章。

  “办学历史悠久”。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58年,当时隶属省卫生厅。1962年下放地方并调整为中专。1985年以来,先后与原白求恩医科大学等三所高校开展联合办学。1998年晋升为省部级重点校,1999年晋升为国家级重点示范校。2001年与大学共建大学白城医学院,2002年白城粮食学校并入,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恢复专科学校。同年6月,原白城铁医院划归学校作为附属...【详细简介】

手机正文底部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 试管婴儿长大后高血压风险较高
  • “牙髓再生术”让坏牙死而复生
  • 热带病如何入侵欧洲
  • 全球14亿成年人因活动不足面临疾病风险
  • 人工智能有望用于预测肿瘤病变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