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年前的床护比至今无法达到 去哪儿了?

  前言:“如今医院科室实行经济核算,医生能直接创造经济效益,却只能增加医院投入成本,从成本控制上医院并不愿意增加更多的。”

  “去哪了?”这是病房里经常被问及的一句话。这句话背后隐藏着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国家36年前制定的1:0.4的“床护比”至今难以达标。记者调查发现,护理需求的快速增长和护理投入的长期不足,共同造成护理人员紧缺的现状,而重“医”轻“护”、伤医伤护事件频发、护校生源减少,则加剧了这一趋势。

  已经向医院递交了辞职报告,准备在6月1日离开干了10年的护理岗位的小静(化名)告诉记者,长时间超负荷工作,执业进一步恶化,让她下决心辞职从事保险行业。全国代表、江西省儿童医院小儿心脏病治疗中心长胡梅英告诉记者,与以往多在行业内部“跳槽”不同,如今各医院均不同程度地出现离开护理行业的苗头和趋势。

  “如今医院科室实行经济核算,医生能直接创造经济效益,却只能增加医院投入成本,从成本控制上医院并不愿意增加更多的。”江西省某三甲医院护理部门负责人认为,护理人员紧缺还与医院长期以来的重“医”轻“护”有关。一项调研数据显示,我国护理收费仅为护理成本的10%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医院压缩数量和待遇。

  执业的恶化以及高考生源的减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护理队伍后继乏人。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负责招生和就业的副院长程瑞峰告诉记者,伤医、伤护事件频发,已经影响了学生和家长报考护理专业的积极性。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曾经被江西省誉为高职中的“北大”,录取分数线高居同类学校前列。但近年来因为生源锐减,考生基本达到分数线就可被录取。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护理部主任熊晓云认为,要基本床护比配达标,同时还需改变当前重“医”轻“护”状况,给予更多实现价值的空间,提高的职业认同感。

手机正文底部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 试管婴儿长大后高血压风险较高
  • “牙髓再生术”让坏牙死而复生
  • 热带病如何入侵欧洲
  • 全球14亿成年人因活动不足面临疾病风险
  • 人工智能有望用于预测肿瘤病变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