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抗体在实体瘤治疗上获重大突破

  抗体是我们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具有精准靶向性,在我们体内持续进化以帮助避开疾病。抗体药物的使用始于20世纪70年代诺贝尔级别的突破,由此形成了大量抗体生产的科学基础。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FDA已批准了首个治疗性抗体,而1990年代后期,科学家和医生们已开发了用于癌症治疗的首个抗体,引领着肿瘤学“靶向药物”时代。

  癌症的产生涉及多方面机制,单一位点的刺激或不可能达到彻底杀伤肿瘤的效果。为克服单克隆抗体的这个局限性,科学家利用双靶向结合特性工程抗体,开发出双抗体(Bispecific antibody)。

  谈到双性抗体,就不能不提到该领域的传奇---保罗•卡特(Paul Carter):

  保罗•卡特,1986年以博士后研究员身份就职于基因泰克(Genentech),2000年离职时为高级科学家和研究所博士后课程的领头人,之后任职西雅图genentic VP。2010年作为高级总监和资深科学家又重新入职基因泰克,领导抗体工程部门。他发表或共同发表了大约100篇科学文章,总共被引用超过12500次,是至少39篇美国授权专利发明人或共同发明人,共同承办了11期关于抗体工程和抗体治疗的国际会议,已进行了超过100次的会议和邀请,包括4次主题。他开发了“knobs-into-holes”(KIH)技术用于创造双性人IgG和其他双功能。该技术被用于多个临床/临床前阶段的双性抗体。其中一个进入临床I期的双性抗体--Roche公司的CEA-TCB(RO6958688; RG7802),即为本文标题所说在实体瘤(结直肠癌)治疗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的双抗体。

  CEA-TCB(TCB,T-cell bispecific antibody)结构如上图所示,具有双靶向CEA(癌胚抗原)和CD3(T细胞表面抗原)的能力,采用了KIH技术两条具有Fc的多肽形成异二聚体,又采用了Crossmab技术避免了轻重链错配。该双抗体具有3价的结合能力,2个CEA结合位点和1个CD3结合位点,整体量约为200kDa,左右非对称且相差50kDa。

  **发生4-5级的高剂量600mg用于第一次和第二次给药,已超过最大耐受剂量(MTD,定义为400mg)。根据研究者的评估,研究1中的DLT事件可能与肿瘤溶解炎症相关

  根据两个试验中所有记录的不良事件,绝大多数观察到的不良事件为1-2级,单药治疗中7.9%的不良事件和联合治疗中8.1%的不良事件为3级或以上

  CEA-TCB治疗结直肠癌I期临床试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数据可以看出其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临床数据的:

  1. 利用CD3的T细胞招募疗法对于结直肠癌有较好疗效,特别是对于MSI-L/MSS这些针对免疫治疗不够的患者依然有效;

  CEA TCB的结构与国内武汉友芝友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的YBODY 很相似,两者均是肿瘤靶向及CD3结合的免疫治疗机制,且均采用了非对称结构。

  YBODY为友芝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双抗体(申请发明专利37项,已授权7项,其中3项美国授权,覆盖多达35种肿瘤靶点),其结构如上图所示,具有双靶向肿瘤抗原和CD3的能力,采用了KIH和Salt-bridge技术两条有Fc的多肽更高效的形成异二聚体,同时CD3结合区域采用单链可变区(ScFv)结构避免了轻重链错配。该双抗体具有2价的结合能力,1个肿瘤结合位点和1个CD3结合位点,整体量为125kDa,左右非对称且相差25kDa。目前正在临床申报阶段,预计今年10月份进入临床I期。

  友芝友生物制药的YBODY平还有很多结构类似,针对不同靶点的双抗体在研发过程中,两个双抗体已进入国内临床申报阶段。在此也由衷地期望,这些中国制造的双抗体能够为全人类的健康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手机正文底部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 试管婴儿长大后高血压风险较高
  • “牙髓再生术”让坏牙死而复生
  • 热带病如何入侵欧洲
  • 全球14亿成年人因活动不足面临疾病风险
  • 人工智能有望用于预测肿瘤病变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