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致歉:曾将病毒与武汉关联,新发社论呼吁停止污名化

  《自然》致歉:曾将病毒与武汉关联,新发社论呼吁停止污名化。4月7日,《自然》杂志在题为“停止冠状病毒污名化刻不容缓”的社论文章中表示,这场疫情大流行助长了可悲的种族主义和歧视,尤其是针对亚洲人的歧视。教育和研究将为此付出代价。

  今年2月,世卫组织(WHO)宣布,将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疾病命名为“COVID-19”,这个名称很快便被参与公共卫生信息传播的各类组织采用。

  WHO除了给这种疾病命名外,还委婉地提醒那些在其新闻报道中错误地将新冠病毒与武汉和中国联系在一起的人和组织,其中包括《自然》杂志。

  多年来,人们通常将病毒性疾病与首次暴发疫情的地方、地点或地区关联起来,如中东呼吸综合征或寨卡病毒(以乌干达的一个森林命名)。

  2015年,WHO出台指南制止这种做法,以减少污名化和负面影响,如对这些地区或民众的恐惧或愤怒。

  该指南强调病毒感染所有人这一点:当疫情发生时,每个人都处于危险之中,无论他们是谁,或者来自哪里。

  然而,当各国努力控制新冠病毒传播时,少数政客却依然抱守旧辞。美国总统特朗普多次将该病毒与中国联系在一起。巴西总统贾尔·博尔索纳罗的儿子、议员爱德华多·博尔索纳罗称这是“中国的错”。包括英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的政治家也表示,中国负有责任。

  正如传染病流行病学家Adam Kucharski在今年2月出版的《传染病的规则》一书中及时提醒我们:历史告诉我们,流行病会导致群体被污名化,所以我们都需要谨言慎行。

  做不到这一点会带来后果。很明显,自从疫情被首次报道,世界各地的亚裔已经遭受到种族主义攻击,造成了难以计数的人力成本,如给他们的健康和生计造成的损失。

  执法机构表示,他们正在把调查仇恨犯罪作为优先任务,但对一些人来说,这样的调查可能来得太晚——包括70多万名在海外留学的中国本科生、硕士和博士中的许多人。

  绝大多数中国留学生在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他们中很多人因为学校停课已经回国,还有很多人可能不会回国。

  出于对仍在继续的种族主义的担心、对未来课程的不确定性,以及不知何时会恢复国际旅行,这些学生在犹豫要不要回国。

  这意味着受影响国家的高校将面临多样化的下降——这是几代人都没有发生过的事情。

  多样性的价值不言而喻。它鼓励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对话,鼓励分享不同的观点和存在方式。它一直是研究和创新的驱动力。

  通向多样性之路依然道阻且长:在《自然综述:物理》的4月刊中,来自中国、印度、日本和韩国的科研人员和科学传播人士用亲身实例讲述了歧视和其他因素如何阻止他们在国际期刊上发声(S. Hanasoge et al. Nature Rev. Phys.2, 178–180; 2020)。

  在术语方面,建议很明确:我们必须尽一切努力避免和减少污名化;不把COVID-19与特定的人群或地方相联系;强调病毒不会歧视——我们都处于危险中。

  如果冠状病毒引发的污名化导致亚洲年轻人退出国际高校,缩短教育时间,放弃自己和他人的机会,让科研环境变得更糟,那将是一场悲剧。

手机正文底部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 《自然》致歉:曾将病毒与武汉关联,新发社论呼吁停止污名化
  • 世卫组织:中国以外确诊达1352949例
  • 新冠病毒疫苗Ⅱ期临床试验启动志愿者招募
  • 港大成功研发高速显微镜 为脑疾病提供研究线索
  • 中科院学者研发新冠病毒核酸快速检测系统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