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炎症反应机制

  研究揭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炎症反应机制,新华社武汉8月15日电(记者谭元斌)我国科研人员的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炎症反应机制,为其临床治疗方案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参考。

  记者15日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了解到,该所彭珂课题组、肖庚富课题组与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刘玮团队合作,通过运用临床病人样本转录组和定量蛋白质组的多维组学方法,研究了新型蜱传布尼亚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

  他们发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炎症反应与疾病进程和致死结局高度相关,而新型蜱传布尼亚病毒感染诱发的线粒体损伤可能与炎症反应的发生有关。进一步的机制研究揭示,新型蜱传布尼亚病毒感染诱发线粒体DNA的氧化,激活BAK/BAX促使氧化形式的线粒体DNA向胞质内释放,胞质内氧化形式的线粒体DNA结合并激活NLRP3炎症小体,从而导致疾病相关的炎症反应。

  据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一种在我国首次发现并在东亚地区传播流行的病毒性新发传染疾病。该病由新型蜱传布尼亚病毒感染引起,起病急,临床病死率高,目前尚无疫苗。

手机正文底部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 研究揭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炎症反应机制
  • 年会看点 ▎王辰院士:新冠防控要“平战结合、平战转换”
  • 截至8月14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 王辰院士:现在不是“后疫情时代”,还没到懈怠的时候
  • 世卫组织呼吁全球在新冠疫苗研发和供应中加强合作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