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称女性糖尿病患者患癌风险更高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和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综合分析了47项研究,这些研究覆盖了来自美国、日本、英国、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的约2000万人。...

科学家研制出金属有机框架疫苗

在7月22日至24日于加拿大多伦多举行的美国结晶学会年会上,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助理教授Jeremiah Gassensmith描述了其实验室在研制金属有机框架(MOF)疫苗方面所做的工作。这种新的具有生物相容性的聚合物框架能把蛋白质“冷冻”在疫苗内。随后,蛋白质在被注射进人类皮肤中时溶解。这一创新或能帮助卫生保健提供者在电力不可靠的偏远地区运送、注射疫苗。...

浙大专家解读大脑“卫星云图”识别癫痫病灶

  该系列研究由浙医二院的核医学科与PET中心、儿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等多学科合作完成,最新成果日前刊登于国际核医学与分子影像领域的顶级期刊——美国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学会和欧洲核医学会会刊。...

眼睛也要防晒—

  比如,电焊工受电火光刺激后易发“电光性眼炎”,即紫外光急性损伤的一种,这种损伤就是由强光和角膜上皮细胞的特定蛋白质发生反应,导致蛋白质破坏、角膜上皮细胞剥脱所造成的。...

习近平对吉林长春长生生物疫苗案件作出重要指示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要求,国务院立刻派出调查组,对所有疫苗生产、销售等全流程全链条进行彻查,尽快查清事实真相,不论涉及到哪些企业、哪些人都坚决严惩不贷、绝不姑息。对一切危害人民生命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坚决重拳打击,对不法分子坚决依法严惩,对监管失职渎职行为坚决严厉问责。尽早还人民群众一个安全、放心、可信任的生活环境。...

无创DNA检测的“创口”:真能保证“无创”吗

  目前,产前筛查的方法主要包括唐氏血清学产前筛查(简称“唐筛”)、无创DNA产前检测和超声波检查三类。其中,唐筛是通过抽取孕妇外周血,计算胎儿发生21三体综合征(唐氏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开放性神经管缺陷的风险度。NIPT通过抽取孕妇外周血,利用新一代DNA测序技术对母体外周血浆中的胎儿游离DNA进行测序,并将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出胎儿患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的风险。而超声波检查则通过示波屏显示胎儿器官和组织对超声的反射和减弱规律,以检测胎儿外表结构缺陷等发育情况。...

常用防晒霜可降低患黑色素瘤风险

  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皮肤病学卷》月刊上的报告显示,研究人员选取近1700名18岁至40岁的澳大利亚人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从童年时期开始经常使用防晒霜的人与没有这一习惯的人相比,他们成年后患黑色素瘤的风险降低了35%到40%。...

妊娠期应激影响后代发育

  母鼠阴道分泌物中的微生物会在分娩时定殖在小鼠的肠道内,这种肠道微生物群的构成会影响小鼠后期的大脑应激反应。对小鼠来说,妊娠期应激可以改变母鼠阴道的微生物组,影响雄性子代出生后的脑功能。不过,研究人员尚不明确是否是微生物组的改变导致了脑功能受到影响。...

耐药伤寒菌株在巴基斯坦引发严重疫情

“目前的形势非常令人担忧。”阿加汗大学儿科医生Zulfiqar Bhutta表示,“我不确定在‘马已脱缰’时还能做些什么。疫情很快便会跨过边界线。”...

胶质母细胞瘤分型研究获进展

  胶质母细胞瘤难以治疗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其高度异质性。而现有以组织病理特征为标准的分级方法无法解释肿瘤异质性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具有相同病理学分级的病人经过相同的治疗手段后产生不同的药物反应和预后,因此要改善对胶质母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需要寻找新的分类方法。...

我国实现颗粒物毒性活体生物标志物无创监测

  为了验证该系统,课题组首先给大鼠注射不同来源同质量大气颗粒物,然后利用dLABer系统实时监测大鼠呼出气中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研究发现对于不同来源的颗粒物暴露产生的IL—6水平有高达1000倍的差异,该结果与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分析大鼠血液样品中的IL—6水平趋势相吻合。同时研究也发现通过利用传统方法如二硫苏糖醇(DTT)测定的不同来源PM毒性结果与dLABer所获得的结果也一致。课题组发展的dLABer系统具有比EL...

是什么卡了国产创新药的脖子

  一个客观原因是药物研发成本巨大,但除此之外,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企业、研究机构和政府三个层面如何掣肘了国产创新药的研发。...

中外医学科研人员携手肝病新药创制

  中国工程院院士、肝病专家庄辉表示,我国肝病防控领域近30年来成果显著,但病毒性肝炎、脂肪肝、酒精肝、药物性肝损伤等以及由此引起的肝硬化、肝癌带来的挑战严峻,开展肝病与感染性疾病药物创新协作计划势在必行。...

孙燕院士:牢记四条防癌经 远离肿瘤君

  通过几十年的临床实践,我总结出四条“防癌经”。一、远离致癌物。早年间,我曾多次参与肿瘤高发区致癌因素的研究,对于影响肿瘤产生的因素谙熟于心。面对肿瘤,站在个人角度,我们并非无能为力,个人也应该有保持身体健康和防癌的方法,要知道什么是致癌物和致癌因素,通过远离致癌物、致癌因素,降低自己罹患肿瘤的可能性。...

曾庆平:今后将不再有耐药细菌!

  在10位作者中,共有8位华裔学者,其中一位来自四川农业大学,两位来自四川大学,一位来自武汉交通职业学院,一位来自中山大学。其他华裔学者包括通讯作者的工作单位是英国的两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