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柔比星 vs 拓扑替康---治疗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与人种相关

  患者使用三代蒽环霉素氨柔比星与拓扑替康作为二线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氨柔比星与拓扑替康相比,治疗后总应答率(31% 和17%; P < 0.001)和中位无进展期(4.1个月和3.5个月; P = 0.02)均有所提高。两组相比,中位总期并无提高(7.5个月和 7.8个月),但在铂类药物难治性小细胞肺癌患者亚组中,中位总期从3.4个月提高到4.1个月 (P = .02)。毒性研究普遍支持使用氨柔比星。

  氨柔比星可考虑用作治疗小细胞肺癌的药物,尽管它的使用并不能为这一恶性疾病的预后带来转折性的变化。法国南特大学Jean-Yves Douillard 教授对此项研究进行了点评。

  该项随机III期试验比较了氨柔比星和拓扑替康作为二线治疗方案对于世界范围内白种人小细胞肺癌(SCLC) 的疗效,很遗憾在总率(OS)方面并没有获得较好的结果。使用氨柔比星组的无进展期(PFS)显著提高,但应答率仍然很低。考虑到氨柔比星组有34%的患者改为使用拓扑替康作为三线治疗药物,应当进一步对没有提高的OS进行分析。对于一线化疗药物的患者使用氨柔比星获得了较高的应答率和无进展期,但OS没有显著获益。对于化疗难治性患者,使用氨柔比星后的OS和应答率获得了统计学边缘差异,但PFS则没有差异。与氨柔比星相比,使用拓扑替康会出现较高的3级血液学毒性率,但出现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较少。

  尽管OS结果在次要结点获得了一定的显著趋势,并显示了持续时间较短(3天而不是5天)的较小毒性作用,但目前的数据仍然不足以说明氨柔比星在白种人中有较好的疗效。氨柔比星在日本人中显示出优于拓扑替康的疗效,并已经被批准为二线药物,这与本研究结果有显著的差异。

  作者试图通过NQO1基因多态性确定一个预测疗效的有效前瞻性生物标志物:一种氨柔比星代谢酶。然而,他们没能检测到该基因表型与疗效和耐受性之间的相关性。

  简单来说,尽管努力进行了新型药物的检测,对于SCLC的治疗仍然没有进展。我个人认为,基于目前失败的研究结果,对于氨柔比星在白种人中的疗效不需要其它的研究。

手机正文底部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 礼来chorus新药研发模式为何会如此高效?
  • Nat Cell Biol:新型蛋白ASPP2可控制上皮细胞可塑性且癌症转移
  • 2014上半年哪些行业利润高?医疗器械及药品保健品居首位
  • 防癌扩散药物动物试验获成功:人类距预防癌症更近一步
  • PD-1PD-L1剂市场再添一员!阿斯利康L1剂Imfinzi获FDA加速批准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