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你吃得对吗?

  如今家家都会备个小药箱,碰到寻常小病、慢性病,往往自己掂量着就把药吃了。然而,你真的会吃药吗?不过有统计数据显示90%的中国对如何安全合理用药缺乏了解,甚至存在严重误区,一些习以为常、不经意间的用药行为习惯,可能会长期损害健康,严重者将直接导亡。

  近日,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办、中国药学会协办的 “全国药品安全网络知识竞赛”正在进行,从已经收到的45万份有效答题卷中,举办者发现很多问题的错误率都在50%以上,其中以下8个是值得注意的用药安全问题。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的脏器功能尚不完善,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都比较弱,因此在用药方面需要更加谨慎。

  一些药物会对婴儿带来较大的风险,例如氯霉素,这种抗菌药在大剂量使用时,容易在婴儿体内蓄积,进而发生一种以灰色皮肤、呼吸循环障碍为特征的致命毒性反应——灰婴综合征。

  此外,另一些抗菌药物对孩子听力的影响也同样值得重视。氨基糖苷类药物(例如庆大霉素)存在损害听力的风险,而婴幼儿听力的下降与成年人相比又更加不容易察觉,因此需要格外。在2005年春晚表演《千手》的21名残疾人艺术家中,有18名是因为在2岁前使用抗生素导致药物中毒性耳聋,因此父母在给孩子用药时要有谨慎的用药安全意识,并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为胎儿健康,孕期用药需要谨慎。一些药物可对胎儿发育造成影响,例如四环素会影响牙齿和骨骼的发育,这样的药物孕妇需要避免使用。

  然而,疾病不去治疗也会带来很多健康风险。在怀孕期间如果发生糖尿病、高血压、细菌感染等问题,都需要选择适当的药物来加以控制,无论如何不用药同样是不可取的。在常见药物中,也有不少药物对胎儿相对安全,例如抗生素中的青霉素和头孢类,这些药物怀孕期间都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怀孕期间遇到需要用药的情况时,正确做法是仔细阅读说明书的“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内容,或及时寻求医生指导。

  酒精常被称作一种“社会性药物”(social drug),它虽然不能治疗疾病,但也会对人体生理机能产生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可与一些药物的药效发生相互作用,带来更多健康风险。

  酒精对中枢神经有作用,而一些药物也通过中枢神经起效(例如安眠药),二者同时服用会导致作用的叠加,这样很容易对中枢神经产生过度的,不仅更容易嗜睡、昏睡,严重时还可能造成呼吸甚至死亡。

  此外,一些药物也会影响酒精的代谢。进入人体的酒精在肝脏经过乙醇脱氢酶为乙醛,再进一步经过乙醛脱氢酶为乙酸。而一些头孢类抗生素,以及甲硝唑、酮康唑等药物则可乙醛脱氢酶,此时如果饮酒则会导致更多乙醛在体内蓄积,引起胸闷气短、面部潮红、头痛、恶心等一系列症状,严重时可能致命。

  因此,在服用药物时,应尽量避免饮酒,并留意说明书中的相关提示。(更多详细内容请看:《药物与酒精的二重奏》)

  近一段时间,网上流传服用二甲双胍能减肥瘦身的说法,竞赛统计数据显示,51.31%的网友竟然认为这是安全有效的。

  二甲双胍是一种降血糖药物,它能够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性。在肥胖的糖尿病患者中,二甲双胍确实有一些减轻体重的额外作用,但它没有被批准成为减肥药,而且这种减重作用对未患糖尿病的人群也未必明显。而且,二甲双胍是一种处方药,虽然安全性尚可,但仍有可能造成乳酸酸中毒之类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擅自用药存在风险。

  50.43%的网友不知道睡前服药的正确方法。所谓睡前服药,是指睡前15—30分钟服用,需要注意的是服药后要稍做活动,然后再卧床休息,若服药后立即卧床,药物有可能滞留食道,引起食道溃疡。

  药物服用方法中的“顿服”是一个容易引人的词。50.27%的网友误以为“顿服”的意思是每顿饭时服药,但它真正的意思是指将所有(或一段时间内,比如一天)的药量一次性服下,与一日三餐没有任何关系。如果把它为每顿饭都要服药,则会造成用药过量。

  此外,空腹服药是指清晨或饭前1小时服,或饭后2小时服;饭前服是指进餐前30分钟服;饭后服是指进餐后15—30分钟服。

  是一些上年纪的人常备的“救命药”之一,的保质期一般为1-2年,但是开封后还是如此吗?50.39%的网友认为不会发生变化。专家指出,容易潮解,一旦开封有效期就不再是1-2年了,而应在3—6个月内用完,否则药效会打折扣。存在同样问题的还有眼药水。眼药水无菌要求高,30天内用不完最好弃用,同时还要注意在2-8摄氏度的冷藏条件下保存。

  有些药物禁忌危害虽然不是很严重,却也值得关注。如活节奏快,不少人为了节省时间,在吃早餐时用牛奶服用药物,有50.94%的网友没有意识到这是个错误的服药习惯。某些药物(如土霉素、四环素)不可与牛奶或乳制品同服,否则将与牛奶或乳制品中的钙离子结合,严重影响药物吸收。

  目前,对于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区分比较清楚,但50.83%的网友不知道非处方药还分为甲、乙两类,56.62%的网友不知道哪一类更安全。

  非处方药不需要医生处方,可以由消费者自己购买使用,这样的药物都带有椭圆形的“OTC”标志。非处方药的安全等级也有差别,可以分为甲类和乙类两种。甲类用红色表示,安全性稍差,使用时要更加谨慎;而乙类用绿色表示,安全性更好。在黑白印刷的标签上,则通过OTC标志右下角的“甲类”/“乙类”字样加以区分。甲类非处方药只能在具有相关资质的药店和医疗机构药房出售,而乙类非处方药也可以在一些经过批准的普通商店中出售。

  关于这次竞赛,主办者表示,竞赛题库共有3000道题目,参赛网友每次完成从题库中随机筛选的10道题目,并且这些题目难度并不大,95%的内容属于安全用药常识,仅3%左右涉及比较浅显的药学专业知识,其他为安全用药习惯测试。从实时统计中不难发现,只有6.3%的网友能够答对全部10道题目,75.1%的网友答对题目数在5-7道之间,大部分网友对药疗、购药储药和用药禁忌等方面的常识,只能说是一知半解。

  竞赛基本上3分钟就可完成答题,在检验用药水平的同时,还有机会获得参与项。竞赛将于10月31日结束,你不来试试么?参与请点击:全国药品安全网络知识竞赛

手机正文底部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 礼来chorus新药研发模式为何会如此高效?
  • Nat Cell Biol:新型蛋白ASPP2可控制上皮细胞可塑性且癌症转移
  • 2014上半年哪些行业利润高?医疗器械及药品保健品居首位
  • 防癌扩散药物动物试验获成功:人类距预防癌症更近一步
  • PD-1PD-L1剂市场再添一员!阿斯利康L1剂Imfinzi获FDA加速批准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