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来chorus新药研发模式为何会如此高效?

  1.Chorus10年终总共有15-17个项目开发,这些项目都来自Lily,而且大多数是Lilly不看好的项目,所谓"below the radar“或者“deprioritzied assets“。十年中,总共有23%的项目进入了临床III期,这个数据已经比行业平均成功率高(粗略估算行业平均数据,传统研发历经同样的阶段后,大约只有16%的项目能进入临床III期)。考虑到这些项目本身不算优质,这个成功率就很好看了。

  2.时间:经历同样阶段的研发,行业平均数据需要48个月,4200万美元;Chorus只需要2个月,630万美元。而根据文中提供的数据,一个新药每晚1年上市,会造成10亿美元的收入损失。因此Chorus模型不仅在研发效率和成本上远远高于传统研发,还为公司创造了额外的收益。

  2. 保持项目研发的性(所谓truthseeking)。对此我的理解是,大药企也是人所组成,也有部门的利益纠葛,再加上当项目的研发进展牵扯到公司市值管理和资本市场预期后,就会出现II期结果不好的项目仍然强上III期,最后惨败的结局(AZ和Lily这几年都有III期项目终结的例子,而那几个项目照我的理解是因为对靶点的机制理解仍然不够,现有有缺陷)。此外文中还提到Chorus模式下,并不急于在早期就确定适应症和靶点人群,而是验证靶点机制的清晰有效,至于靶点的人群和适应症,是Chorus和Lily谈判讨论决定。

  3.对验证临床无直接相关的研发,推迟进行(所谓的平行进展),直到关键风险后。以避免不必要的开支。

  4. 人员组成小而富有经验:整个Chorus模式下,只有40人。并且整个组织扁平化,避免层次汇报造成的拖延和官僚扯皮,避免管理上的遗漏。尽可能外包不关键的研发。研发工作设立标准流程(SOP)。允许人员在采购和外包上有签署合同的。

  团队人员都具有丰富经验,并涵盖了多个专业方向。在组织结构上做到单一层级汇报并由此人统一向Lily汇报。单个项目由一个两人小组负责,两人小组里一人负责科学层面,有早期药物研发和设计临床试验的背景;另一人负责临床试验管理,供应商管理。此二人负责时间、预算、并与别的组员合作。此二人小组同时负责3个项目的进展。并且得到别的的支持;另外Chorus模式会从外部寻求包括疗效和功能方面的人员的支持,甚至包括药物的合成,也是外包完成。

  有趣的是,Chorus模式如此富有成效,此模式的创建者和曾经的直接负责人Steven M Paul却在2-3年前离开Lily,据说是公司的结果。而Chorus模式最初的40人里,有20人已经离开,自己成了一个bio-tech 的基金。

  1. 药物开发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尊重科学事实,对靶点不清晰,机制不明确的药物就应该尽早中止。

  2. 大型药物公司的传统模式里,人员组织层级的臃肿是药物研发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公司更加恶化了这一局势。如果这一点不改变,药物研发高成本的趋势不会好转。

  反过来,不知道是否可以把今日如日中天的celgene的商业模式,看成是强化放大版的Chorus?

手机正文底部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 礼来chorus新药研发模式为何会如此高效?
  • Nat Cell Biol:新型蛋白ASPP2可控制上皮细胞可塑性且癌症转移
  • 2014上半年哪些行业利润高?医疗器械及药品保健品居首位
  • 防癌扩散药物动物试验获成功:人类距预防癌症更近一步
  • PD-1PD-L1剂市场再添一员!阿斯利康L1剂Imfinzi获FDA加速批准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