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4一季度风投出没的可穿戴设备

  导读:随着Facebook 豪掷20亿美元收购智能头盔Oculus,可穿戴设备身价又一次溢出浪花,风投则成为最大赢家。似乎从空气中都能闻到,有一大波资金在伺机而动,寻找可投之机。

  没错!眼下智能硬件正是热钱汇聚地,其中,可穿戴设备正在豹变。资本实验室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可穿戴技术领域完成投资交易64笔,披露交易额为5.6亿美元。其中,第四季度增长迅猛。事实上,在前三季度,融资案例仅有25例,我国仅4例,分别是映趣科技(327万美元)、康康血压(400万人民币)、糖护科技(300万人民币)、土曼百达(未披露)。

  从去年的64笔交易看,一般可穿戴领域交易数量32起,披露交易额3.73亿美元;医疗可穿戴领域交易数量同为32起,披露交易额1.878亿美元,医疗健康领域虽然在数量上占比明显优势,但二者交易额落差明显。有评论人士认为,此落差并非医疗健康对资金吸引力不足,而是因为后者技术门槛更高,资本仍在观察中。

  如图所示,一片绿色是医疗健康领域的多笔投资。其中一、二两个月可穿戴设备一共吸引了6笔融资,均与健康有关,产品涉及血糖App(Glooko)、健康手环(Jawbone旗下UP)、体脂测量仪(Picooc旗下Latin)、智能体温计(Raiing旗下iThermonitor)、随身医疗数据监测(MC10)、状态检测设备(Vigo),除Vigo未披露融资金额外,其余项目均获得千万级人民币以上的投资,以Jawbone的2.5亿美元为首。

  三月份可穿戴领域设备投资(并购)共计6起,其中健康/医疗领域4起,交易额均在千万级人民币以上,产品包括智能血压计(康康血压)、健康手环(咕咚)、电子健康记录(Augmedix)、血压App(37健康);余下两项均为收购,一是智能手表Basis Science被英特尔收购,金额未披露,据Techcrunch消息,在1亿到1.5亿美元之间;二是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公司Oculus VR被Facebook以约20亿美元的总价收购。

  综合各方评论,可以发现健康/医疗可穿戴崛起背后是移动医疗的兴起。根据iiMedia Research数据,2014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为28.4亿元,预计到2015年这一市场将达到42.3亿元,2017年将达到125.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70%以上。

  医疗健康问题一直是国民痛点:一方面是传统医疗的不足和局限,另一方面是人口老龄化加剧、人口流动性上升,老年人和亚健康人群的随身医疗、医护,远程实时了解家人身体状况都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移动医疗/健康服务也成为可穿戴设备领域的刚需,商业模式较为明显,因而也成为可穿戴创业和投资的热门领域。

  随着智能硬件创业的平台涌现,技术门槛迅速降低;上下游供应链完善、创业者经验增强,让产品从原型到量产可能性上升。上述两方面,为可穿戴设备从“尝鲜”式消费品逐渐过渡到刚需品创造了条件。

  参照第一点原因,健康/医疗是刚需,许多团队针对具体需求,进入细分领域。例如,糖血糖仪专注于糖尿病、康康血压仪专注于心血管疾病、大姨吗专注于女性健康。智能硬件创业团队体量通常较小,在细分领域深耕细作,有利于摸索出商业模式,如糖可以通过销售试纸变现。

  可穿戴设备最核心的价值不在硬件本身,而在硬件背后的数据。目前,硬件创业越来越看重与专业领域合作,一方面通过硬件提供专业的服务,一方面积累第一手数据,为传统行业提升服务水平提供参考,甚至改变传统模式。这一点,目前在健康/医疗领域体现最为明显。这一类设备所提供的服务是细分的,用户群相对固定,用户特征明显,需求清晰,可利用的数据多。传统医疗设备厂商、互联网与科技企业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创业团队,都在这个领域中探索。而传统医疗不能解决的许多问题,正在被这些探索攻破。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让医疗健康服务模式发生变化,远程医疗、慢性病、医疗大数据管理成为可能。

  可穿戴设备创业言必称“软硬结合”。如何成为移动互联网的新入口?看用户黏度和停留时间。健康/医疗可穿戴设备(在理想状态下)是刚需,一旦被用户认可,随时、随身的属性就可以发挥作用,将实时在线获取用户的和数据,作为入口的想象空间很大。这一类设备由于是刚需,用户黏度高,有一定社交属性(家人朋友之间);留住用户的时间多,可发掘的附加价值就多。

  由过去三个月的投资动向来看,进入可穿戴领域的资金正在猛增,而医疗健康领域越来越被投资人看好,可以预见的是,该领域持续升温。

  笔者认为,目前医疗/健康可穿戴领域方向较清楚,产品待打磨,用户需求需要有好的体验来带动。技术并非不可突破的瓶颈,关键还在于对用户刚性需求的把握和满足,最终还要落实到产品和服务上。医疗/健康可穿戴设备的壁垒仍在专业领域,硬件创业团队与传统行业跨界合作,连接智能、互联网与专业服务,通过设备让用户获得更方便更好的健康/医疗服务,会是一个好的突破口。

  投资人童玮亮认为,健康和医疗的崛起,在于其能解决消费者某一方面过去解决不了的痛点问题。任何产品的发展步骤都是先解决功能问题,然后再后面的更多应用的东西。

  但是,做软硬结合的团队组合要求比较高,首先要有具体行业的背景,然后既要懂软件、硬件,还要熟悉生产、营销。

  事实上,有越来越多团队在打造“跨界”的形象。例如,康康血压董事长曾明发日前表示,康康在医学模型的打造上已经和高血压联盟有了深度合作。康康融资3000万后,除了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在营销上也有新玩法,例如和乐语等虚拟运营商跨界合作。

  “硬件只是可穿戴设备整个流程的一小部分。”戈壁投资合伙人徐晨曾表示,围绕用户特定需求在服务模式下工夫有较大想象空间。

  曾明发也表示,康康下一步将发力数据挖掘,打造以智能设备为依托,服务于大众的一站式管理平台——“全民大健康管理体系”。这一体系在帮助使用者通过一个平台就可以进行完善健康管理需求的同时,也将让产品的价值得到最大提升。

  不难想象,随着资本进入,势必会加快健康可穿戴设备的成长节奏,但是各家产品都属于医疗健康的细分领域,在未来想要把市场份额做大却并不是一件易事。

  另一方面,这些公司最终能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对传统行业、用户的生活起多大的影响,这些因素都与投资人的回报息息相关。只有被市场认可,才有商业模式和变现机会,这也是资本市场选择“投与不投”的关键所在。

  1.糖尿病服务平台Glooko获得700万美元A轮投资, 产品主要为App,让用户用手机连接线来把血糖仪中的数据接入手机中,进行记录、、统计分析。领投方为三星。

  2.无线医疗产品开发商“Raiing睿仁医疗”获得1000万元投资,主要做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医疗生理参数无线监测解决方案,产品有iThermonitor儿童智能体温计等。北软领投,英诺基金、戈壁投资、PreAngel、青年会等跟投。

  3.智能腕带Jawbone获得2.5亿美元新一轮投资,产品包括:、扬声器和健康器等。此轮融资后,Jawbone公司估值达33亿美元。曾参与投资Twitter和Square公司的纽约私募股权基金 Rizvi Traverse Management为本轮融资领投方。

  4.医疗健康数据监测公司MC10 获得2000万美元D轮投资,产品为各类轻巧、灵活、可随身携带的医疗数据监测设备,这些电子产品可植入人体之内、也可用于人体之外,能够采集和监测人体血压、大脑活动、肌肉、水分含量等信息。Medtronic、North Bridge Venture Partners等联合投资。

  5.移动智能外设产品和应用开发商Picooc获得2000万美元B轮融资,产品包括Latin智能体脂测量仪等,投资方未披露。

  6.Vigo是一个可以检测用户状态、并提供各类提醒服务的可穿戴式设备,在你孱弱的时候给予提示,并让你更好地协调休息与工作时间。该公司已经获得HAXLR8R的投资,并在点名时间发起众筹。

  1.康康血压:轮3000万人民币,投资方未披露。产品为智能血压计、康康血压App,“软硬结合”为用户提供个体化贴身医疗及健康管理服务,包括智能诊断、医师问诊等。此前,康康血压在2013年9月曾获得400万元投资。

  2.咕咚网:A轮6000万人民币,深创投领投、中信资本创投参投;产品包括咕咚社区、咕咚运动App、手环、蓝牙秤等,通过咕咚手环、APP等监测用户运动睡眠等,并在云端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此前,咕咚曾于2011年获得盛大资本1000万元投资。

  4.37健康:轮千万级人民币,产品为血压管家App,投资方包括秉鸿资本,五岳资本,英诺基金,北软基金,投资人赵志平先生。据创始人表示,正和国内几家血压计厂商展开合作,其中跟某知名血压计厂商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建立“软+硬”的业务模式。

  二是Facebook在3月26日宣布,将以约20亿美元的总价收购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公司Oculus VR,预计2014年第二季度中完成交易,该公司主要产品为游戏头盔。

手机正文底部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 专属DNA手环:定制你的独一无二
  • 在家呆着别动,这两款APP把协和医院专家带到你身边
  • 移动健康时代即将到来
  • 缺血性卒中影像检查做什么?
  • 中南大学将合作开发医疗大数据和移动医疗应用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