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易体痴呆诊断标准出炉,哪些更新要注意?

  2005年发表了第三版易体痴呆(DLB)诊断标准,时隔12年终于出了第四版,这篇小文用一图一表稍稍分析一下新标准。

  看起来只需要临床核心特征和提示标记物。支持临床特征和支持标记物有啥用?是打酱油的么?当然不是啦,只不过单独这些特点对于诊断DLB的准确性不够,但是临床上还是要综合来看,毕竟这些“榜上有名”的都是候补主力。三个臭皮匠还顶个诸葛亮,咸鱼还会翻身,以后说不定还会来个屌丝的逆袭。

  新版DLB诊断标准与2005年旧版相比,简单概括就叫——“机构”、“落榜和提名”。2017年的DLB诊断标准清楚划定了临床症状和标记物的界限。原来的支持特征或提示特征,进一步细分为了支持标记物、提示标记物和支持临床特征。

  MIBG心肌显像从支持标准“提名”到提示标记物,意味着对诊断DLB权重更高了,升职了,可喜可贺~

  过度嗜睡、嗅觉减退首次以“支持临床特征”进入DLB诊断体系,家谱中有名字了,值得鼓励,再接再厉~

  从公式来看,其实对诊断最重要的还是“帕波幻”组合、RBD、DAT。不过现在RBD“一官两职”,心脏MIBG闪烁显像代替了原来的“镇静剂高度”。看起来,国内心脏MIBG显像有待普及啊~

  大概意思还是,痴呆发生帕金森综合征之前或同时发生的情况下应诊断为DLB;痴呆发生在临床明确的帕金森病的情况下才能考虑帕金森病痴呆(PDD)。在实践中,不能明确区分时,最常用的、适当的术语应该是Lewy体病。如果研究时,需要区分PDD与DLB,继续推荐现有的1年原则。

  脑电图对痴呆具有一定的诊断了鉴别作用,波动性认知状态、意识改变在代谢性脑病中也是常见的表现,比如高氨血症、低血糖昏迷等,脑电图也可表现为弥漫慢波。指南里说得很清楚,DLB脑电图典型改变是“显著的后头部慢波伴周期性pre-α/θ节律改变”,是指在弥漫θ节律背景下,后头部更为显著的θ或δ波(例图5),所以对于波动性认知障碍、意识改变的患者,伴有全脑弥漫慢波但不是典型DLB脑电图改变时,还要考虑到代谢性脑病、非惊厥持续状态这些情况。

  前段时间有一个50多岁男性,表现为波动性定向力障碍和意识水平改变,脑电图提示全脑广泛慢波,全导联显著,静推地西泮后脑电图和临床症状改善,提示非惊厥持续状态,最后确诊病因为高氨血症。眼看水浅,但其实是又宽又深~

  上次写的MSA主题是告别——say goodbye,而新的标准则是say hi,是迎接,是改变。这句话是瞎说的,总得配点凑个文艺的文字结尾~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新寺569号唐都医院临床教学楼312室 邮箱:联系电话 传线号 技术支持:陕西奈特星网络发展有限公司

手机正文底部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 不搞清这7个关键问题,别说你会治「幽门螺杆菌感染」
  • 上海师大与康奈尔大学两校教授联合发布菠菜栽培种基因组草图
  • 质粒提取:质粒实验常见问题分析
  • Sci Rep:突破!利用CRISPR-Cas9技术开发出帕金森疾病新型筛选工具
  • DNA提取与纯化:琼脂糖凝胶中的DNA的回收:DEAE-纤维素膜电泳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