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免疫组化技术之荧光法

  免疫荧光法是最早建立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免疫荧光法的基本原理是抗原抗体性结合的原理,将已知的抗体或抗原标记上荧光素,当与其相对应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时,在形成的复合物上就带有一定量的荧光素,以此作为探针检查细胞或组织内的相应抗原,在荧光显微镜下就可以看见发出荧光的抗原抗体结合部 位,从而可确定组织中某种抗原的定位,进而还可进行定量分析.由于免疫荧光技术性强、灵敏度高、快速简便,所以在临床病理诊断、检验中应用比较广.

  ①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cein isothiocyante,FITC),为、橙或褐结晶粉末,有两种异构体,易溶于水和酒精等溶剂.量为389,最大吸收光谱为 490~495,最大发射光谱为520~530urn,呈现明亮的黄绿色荧光,是最常用的标记抗体的荧光素.

  先用性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结合,洗去未结合的抗体,再用荧光素标记的抗性抗体(间接荧光抗体)与性抗体相结合,形成抗原一性抗体一间接荧光抗体的复合物.在此复合物上带有比直接法更多的荧光抗体,所以,此法较直接法灵敏.

  用性的抗体和补体的混合液与标本上的抗原反应,补体就结合在抗原抗体复合物上,再用抗补体的荧光抗体与之相结合,就形成了抗原一抗体一补体一抗,补体荧光抗体的复合物.荧光显微镜下所见到的发出荧光的部分即是抗原所在的部位.补体法具有性强的优势,同时适用于各种不同种属来源的性抗体的标 记显示,在各种不同种属动物抗体的检测上为最常用的技术方法.

  在对同一组织细胞标本上需要检测两种抗原时,可进行双重荧光染色,即将两种性抗体(例如抗A和抗B)分别以发出不同颜色的荧光素进行标记,抗A 抗体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发出黄绿色荧光,抗B抗体用四甲基异硫氰酸罗明达标记发出橙红色荧光,将两荧光抗体按适当比例混合后,加在标本上(直接法)就分别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发出黄绿色荧光的即抗A抗体结合部位,发出橙红色荧光的即抗B抗体结合的部位,这样就明确显示两种抗原的定位.

手机正文底部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 基础免疫实验:免疫沉淀反应几种实验方法
  • 免疫组化:PTX3在人类急性心肌梗死组织中的表达
  • 抗体抗原实验:半抗原——载体连接方法
  • 免疫组化:B淋巴细胞膜表面免疫的检查
  • 免疫组化: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步骤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