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基本参数:病毒学研究中常见病毒敏物的选择

  病毒敏物的研究,一直是病毒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实验动物在人类病毒学发展史上曾起过重要作用,主要用作分离病毒、研究发病机制、抗病毒药物筛选、 疫苗效果及完全性鉴定、制备诊断用品等.

  实验动物选择,应注意影响动物实验效果的各种因素.不同种属动物对同一致病因素的易感性不同,对一种动物是病原体,对另一动物可能并不致病.即使是 同一种属动物的不同品系,对同一刺激的反应也有很大差异.年龄、体重、性别、生理状态、健康情况,往往导致对同一刺激的不同结果.此外,病毒学研究中,接 种途径的改变往往导致不同的感染结果.实验中,应尽量利用经微生物控制的动物和纯种动物.

  灵长类动物都易感,最为的动物是恒河猴,另外可用中国猴(Macacus Sinicus)及断尾猴(M.Speciosus Thibetanus).小鼠对黄热病毒也,在没有经济实力,使用灵长类时,可用小鼠.令人感兴趣的是:纯血清接种的小白鼠尚能存活,而以稀释血清接 种的小白鼠却于较短时间死亡.这一奇特现象的理由,可能是由于病人体内血清抗体早期出现之故.应用纯血清时,这些抗体中和了病毒的作用,而当应用稀释血清 时,抗体浓度不足,但病毒在稀释后仍然具有活力.

  乙脑病毒属于披盖病毒的B组虫蝶病毒.实验室内,乳鼠和成年小白鼠脑内接种后发生性脑炎,腹腔内接种后乳鼠发生性脑炎.恒河猴、食蟹猴 和成年仓鼠脑内接种后发生性脑炎,但周围途径接种时只发生无症状的病毒血症.豚鼠和兔脑内或周围接种,蝙蝠、小鸡和苍鹭周围接种后都只发生无症状的病 毒血症.蝙蝠可保持感染,经过冬眠后重新发生病毒血症.

  本病毒属沙粒病毒属,对小白鼠脑内接种尤为,可供分离病毒用,对猴及豚鼠有致病力.应使用4周龄的小鼠及乳 鼠、未断乳豚鼠和200-400g重的豚鼠.可能时,采用“”Albinos种小鼠.饲养中, 应确保无LCM病毒感染.为取得最好效果,一方面接种幼年动物,另一方面用年龄较长的.接种量如下:6-8天龄乳鼠:脑内接种0.03ml,腹腔接种 0.2ml.4周龄小鼠:脑内接种0.03ml,腹腔接种0.25ml.未断乳的小鼠:脑内接种0.05ml,腹腔接种1ml.已断乳的200- 400g豚鼠脑内接种0.15ml.腹腔接种5ml.不同接种途径的感受性亦不同.脑内接种感染而发病的鼠数(4周龄以上的)远比经腹腔内接种者为多.经 腹腔接种者可不显任何症状.豚鼠(250g以上)二种接种途径的发病数大致相等(有时脑内接种稍高些),但这些资料并不对所有毒株适用.小白鼠感染后表现 多样,可能有三种情况:①急性疾病并死亡;②急性疾病,恢复并产生抗体;③形成持续感染,携带病毒,不产生抗体.产生急性疾病的动物一般在感染后4-7天 出现体征,表现为弓背、竖毛、嗜睡、眼炎、头部水肿等.

  属小核糖核酸(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一种.1908 年Landsteiner和Popper成功地把此病毒于猴.在后来的40 年里证明了亚人类灵长类能经消化道感染.猴子:在此属内猩猩能感染和人类完全相似的疾病.但此类动物不易常备.实际工作中,各种不同的猕猴对本病来说是猿 类中最为优良的品种,特别是Macacus Rhesus.长尾猴类以及狒狒类对脊髓灰质炎病毒亦有感受性,唯性远较猕猴为差.接种方法可用腹腔注射、坐骨神经附近的深部肌肉注射、鼻腔滴注.实 际操作中最好以不同方法混合接种.啮齿动物:病毒在应用啮齿动物前,常需经猿类适应1-2代.啮齿动物(棉鼠、小白鼠、田鼠、鼷鼠)可经脑内接种,最好选 用年幼的动物、2-3周龄的小白鼠或15天龄的棉鼠.动物常于12-25天出现.

  属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根据本病毒对乳鼠的致病情况将其分成两组.A组:产生弥漫性肌炎伴有随意肌纤维的急性炎症及坏死.B组:主要引起大脑局部退行性变化等.

  除灵长类外,一般动物均不易感.1911年首次成功的传给猕猴.以后证明,除了接种和吸入外,其它种类的猴,如:猿类、恒河猴、崇猴、爪哇猴、 矮猴等,对各种不同接种途径也易感染.其症状类似人类麻疹.潜伏期为3-22天,病毒血症期为4-15天,约一半动物有皮疹、结膜炎、卡它和发热.适应在 组织培养上的病毒可在乳鼠或乳地鼠体内繁殖,脑内接种可引起脑膜炎症状.

  猩猩感染后可产生与人一样的上呼吸道临床症状.猴,如Cebus猴感染本病毒后,可引起肺炎.在肺和支气管都可以找到呼吸道合胞病毒抗 原ues猴感染后4-6天,病毒繁殖方可达到高峰,并出现临床症状.地鼠和棉鼠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较,感染后,在其细支气管及肺可以找到呼吸道 合胞病毒.

  1987年Galfiev首先用家兔作为实验动物,进行了传统的实验,在该实验中,巴德斯培育了对犬致病力减弱而对家兔具有固定潜伏期的毒 株.实验室感染实验,常选用中国地鼠、小白鼠、豚鼠和兔(按性程度排列).颅内接种比皮下或肌肉注射更可靠.

  猴及家兔均.应选用雄兔作皮肤划痕接种、角膜划痕接种、内接种.猴子则在胁腹部皮肤上作划痕,如系雄猴则同时作内接种.感染后兔皮 肤划痕处出现明显的皮疹;角膜炎轻微或缺如,无炎;猴沿皮肤划痕出现典型皮疹,如做内接种,则有炎发生.

  家兔为最适宜的动物,豚鼠、小白鼠、地鼠也可用.用家兔及豚鼠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可以用有菌材料做角膜接种而可不加抗菌素或过滤,不妨碍病毒生长.

  1976年Deinhardt等首次证明HAV可在绒猴体内增殖,此后Mascoli等从绒猴体内发现人类HAVCR326株.绒猴、黑猩猩、红面猴对HAV均易感,经口或静脉注射接种病毒后,可产生肝炎

  黑猩猩是HBV的易物,绒猴虽可感染但不如前者.因此用黑猩猩研究HBV的发病机理、检测自动免疫、被动免疫的效果以及HBV疫苗的安全性.

  目前为止,各种病毒敏物的研究,仍然是病毒学中引人瞩目的领域,因为在不同病毒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抗病毒药物筛选、疫苗效果及安全性鉴定等方 面,动物模型都有其独特的优越性.但就病毒分离而言,使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对于某些病毒更为方便.不同实验室可根据其实验目的、动物来源情况等,选择不同 的敏物.

手机正文底部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 实验技能SOP:大鼠新生鼠灌注取脑及后固定规则(SOP)
  • 实验动物基本操作:受冻仔兔急救方法
  • 实验动物基础:小鼠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 实验动物基本操作:实验动物采血完全指南
  • 饲养:仔兔不同生长时期的饲养管理技术
  • 最新评论